品牌文化

pinpaiwenhua

当前位置:首页 - 品牌文化 - 中医之道

中医之道,最根本的是明白人与自然的一体性。天地运转、四季更替,万物生息,这些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象,更深层次地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命。人活在天地之间,受其气化的影响,与自然的关系亲密无间。要明医道,必先明天道,这就是“天人合一”的根本。

水墨风中医叶天士,国风,清朝、古代、思考中医之道、人体经络.jpeg


人体小宇宙,天地大宇宙


天地如大宇宙,而人体则是小宇宙。大宇宙中,有日月、四季、五行的变化,而人体内也有气血、阴阳、脏腑、经络。二者相应,彼此感通。自然界的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流转,人体内的气血阴阳也随之变化。例如,春天万物萌发,阳气升腾,人体的肝脏之气也随之生发;而到了冬季万物收藏,阳气闭藏,人体的肾气也随之归藏。明白了这一点,便知健康之道,乃在于顺应四时,调养脏腑。


水墨风中医叶天士画像,国风,清朝、古代、人体经络、中医禅意、天人合一、能量、复古 (2).jpeg

阴阳气化,须顺四时


自然界有阴阳变化,昼夜更替,四季轮转。人体亦然: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人体的阳气也随之或生或藏。若人心欲逆时而行,春天不去舒展肝气,冬天不去藏养肾精,则阳气受损,病患随之而生。比如,春天宜早睡早起,养肝疏达;夏天心火旺,宜清暑养心;秋天气候干燥,宜润肺防燥;冬天寒冷,应注重藏精保暖,以养肾气。养生之道,在于顺应四时变化,让人体的气血阴阳顺应天地的运化,不强行违背。

水墨风中医叶天士画像,国风,清朝、古代、经络能量、中医禅意、阴阳气化,须顺四时、复古.jpeg

五行归脏,四时相应


天地有五行,人体有五脏。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之五行,对应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之五脏。春天属木,与肝相应;夏天属火,与心相应;秋天属金,与肺相应;冬天属水,与肾相应。因此,春季养肝疏气、夏季养心清暑、秋季润肺防燥、冬季温肾藏精,四季调养脏腑各司其职,如此才能与天地的五行气化协调,确保身体平衡、安康。

水墨风中医叶天士画像,国风,清朝、古代、人体经络、中医禅意、天人合一、能量、复古 (1).jpeg


顺应自然,情志调摄


人在天地之中,情志也受四季变化的影响。比如,春天阳气升发,肝气旺盛,若情志不舒,易郁积成病;秋天肃杀之气易引发情绪低落,应当保持平和之心,收敛情绪。情志之变,不单是心理的变化,它还会反应到五脏之上。愤怒伤肝、思虑伤脾、悲伤伤肺、恐惧伤肾,因此我们要注重情志的调摄,顺应四时的变化,保持内心平和安稳,不让情绪扰动五脏的平衡。



因时因地因人而治


天人合一的理念还体现在治疗上。治病要因时、因地、因人制宜。不同的季节,不同的地域,不同的体质,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。同样的病症,春秋的治疗方法与冬夏不同;南方湿热,北方干寒,体质也各不相同。比如,冬季感冒者多因寒邪,宜用温药;夏季感冒者多因暑湿,宜用清热解暑之药。了解天地四时的变化,才能掌握因地、因时的治疗之道。

水墨风中医叶天士画像,国风,清朝、古代、人体经络、中医禅意、天人合一、能量、复古.jpeg


天地人和,自然无病


天人合一,是中医的根本。人是自然的一部分,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偏离了自然的规律。只要顺应天时,调理阴阳,平衡五行,注重脏腑的和谐,情志的调摄,便可减少病患的发生。治病不单是治病,更是让人体回归到与天地的和谐中,达到阴阳和谐、气血平衡,便可实现长久的健康安康。


总之,天人合一是一种医道的智慧,讲究顺势而为,顺应四时、阴阳、五行的变化来调节身体,使人体与天地之气相融。医道不离自然,这正是中医的真谛所在。